懋功同乐会址

一、历史背景与事件核心

会师背景

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突破国民党围追堵截,翻越长征途中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后,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今小金县)胜利会师。此次会师标志着中国革命力量的重大整合,两大主力红军总人数达十余万,极大增强了战斗力。

同乐会召开

6月21日,红军总政治部在懋功天主教堂内举行了两军团以上干部联欢会(史称“懋功同乐会”),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出席。会场内外群情激昂,高呼“庆祝一、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口号,并组织文艺演出、会餐等活动,成为长征途中重要的精神提振节点。

战略意义

懋功会师后,中共中央在此召开两河口会议,确立北上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方针,为后续长征路线奠定基础。

二、会址建筑与历史见证

建筑特色

懋功同乐会旧址原为法国传教士于1919年修建的天主教堂,主体为青砖结构,含教堂、厢房等。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曾在此居住,厢房内至今保留着粗布床单、蓑衣等简朴生活用品。

保存与保护

该遗址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重要见证,1993年被列为四川省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2006年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精神内涵的现代诠释

团结协作精神

一、四方面军会师后打破地域隔阂,共同整编队伍、分享物资。例如,四方面军向一方面军赠送粮食、衣物,体现了“革命不分你我”的集体主义。

艰苦奋斗精神

红军在缺衣少食、装备简陋的条件下翻越雪山(如夹金山),部分战士仅穿草鞋行军,脚底磨破仍坚持急行军,展现了坚韧不屈的意志。

革命乐观主义

同乐会上,火线剧社、猛进剧社表演《破草鞋》等剧目,用文艺形式鼓舞士气,体现了在极端困境中保持信念的乐观精神。

四、当代价值与传承

红色教育基地

会址通过实物展陈、场景还原等方式,成为党员干部和青少年学习长征精神的重要场所。2023年数据显示,小金县仅第一季度红色旅游接待量超12万人次。

精神文化符号

懋功会师精神被提炼为“信念坚定、团结奋斗、不畏艰险”,成为新时代攻坚克难的象征。例如,汶川地震后重建中,当地以长征精神激励民众恢复生产。


浏览人次:4858 更新日期:2019-08-02

<上一篇:溥仪宣诏退位纪念馆下一篇:湖光岩·清风林>

声明:
1、本站文章内容仅代表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2、未经授权,本站所有图文禁止任何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3、本站培训均由专人负责并签订法律合同,若遇冒充本站乱收费行为,请及时与本站官方反馈。举报邮箱 337599110@qq.com。

  • 学习心得
  • 培训案例
  • 相关推荐
  • 合作机构
  • 我刚看过

红色文化培训中心
红色教育培训基地
咨询电话: 400-025-6988
联系地址:中国南京市和燕路289号
展开
  • 微信扫码咨询
  • 微信扫描咨询客服
扫码入群咨询
全国培训方案
免费提供报价
解决棘手问题
线上线下课程
专业正规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