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烈士陵园的建立是为了纪念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在各个革命时期英勇牺牲的烈士。1950年10月,原西康省省会昌都解放。1951年5月,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谈判签订和平解放西藏协议,10月底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1950年动工修筑自西宁至拉萨的青藏公路;1951年动工修筑自成都至拉萨的川藏公路,两路穿行在平均海拔为3000-4000米的高原地带,跨越大河峡谷,翻穿高山峻岭,工程十分艰巨,然皆于1954年建成通车。1959年3月开始平定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发动的武装叛乱,并于同时及其后进行以反乌拉制度反奴役和减租减息为主要内容的民主改革。80年代后期平息了拉萨骚乱。在上述西藏解放、筑路、平叛、改革等重大历史事件及长期和平建设中,我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奋斗拼搏,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同时也有很多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西藏和平解放时期,人民解放军与藏族爱国人士风雨同舟,肝胆相照,共同抗击帝国主义侵略,保卫了边疆安全,促进祖国统一,缔造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为同时推进西藏的解放与建设,人民解放军一面进军,一面修路,以高度的革命热情和英勇顽强的战斗意志投身于修建青藏、川藏两条铁路的艰苦事业中,高寒、缺氧、山势险峻……恶劣的生存环境也没有让他们停下建设的步伐,1954年12月公路通车,打破了西藏原本的封闭环境,加强了与祖国内地的联系。修路者们用鲜血与生命诠释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为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巩固祖国西南边防事业奉献一生。
拉萨烈士陵园内有广场、纪念碑、纪念馆、烈士亭、陵寝、照壁等,照壁上刻有在此安息的烈士名录。陵园被命名为自治区级国防教育基地,成为西藏自治区全民国防教育的社会课堂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陵园内的烈士墓葬区主要安葬了1958年12月至1959年4月间在山南地区和拉萨市平叛过程中牺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烈士,以及其他在西藏建设工作中遇难牺牲的登山运动员、地质勘探员、筑路工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