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源县地处太岳山东麓,东有太行山为屏障,扼守汾(阳)——屯(留)公路,同蒲、白晋路等重要路段。同时作为晋中部、南部枢纽,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抗战爆发后,日军进逼山西,中共中央及中央军委决定八路军在太岳山脉展开部署。可与太行山、吕梁山的部队灵活策应,又可以随时出击同蒲铁路钳制日军南下,还可以以此为据点建立抗日根据地广泛发动群众。其在山西乃至华北敌后抗战中是一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区。
日军对国民党的策略随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开始变化,转为主要进攻八路军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此政策的影响下国民党也开始转变政策,第一次反共高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兴起,其标志性事件就是晋西事变又称十二月事变。中共打退了此次反共高潮,为适应斗争形势的发展,晋东南、晋西南的部分革命力量向太岳区转移。1940 年6 月7 日太岳军区成立,司令部驻沁源阎寨,此后光荣的革命传统就在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激励着一代代英雄儿女英勇奉献。1944年太岳军区司令部随司政机关南撤。沁源太岳军区司令部结束了其历史使命。太岳军区司令部驻扎沁源阎寨期间,领导当地人民同日寇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发展了地方经济,有力地团结了人民群众,谱写了沁源抗战史上的英雄篇章。太岳军区司令部在山西乃至华北抗战史上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该旧址进调查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强烈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