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皖西革命纪念馆作为重要的红色文化遗址,具有多方面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一、历史价值与革命精神传承
见证新四军抗日历程
该馆以韦家大屋为核心,完整保留了1938-1939年新四军四支队的司令部旧址,记录了高敬亭将军带领部队在皖西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的史实。馆内陈列的文物、照片等资料,生动还原了四支队在蒋家河口打响新四军东进抗日第一枪等重要战役,是研究华中抗战史的重要实证。
弘扬军民团结精神
韦氏家族主动腾出宅院供军队使用,当地群众纷纷让房支援抗战,体现了军民鱼水情的优良传统。这种精神通过纪念馆的展示成为当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
二、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红色教育基地
作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AAA级景区,纪念馆通过复原旧址、建立烈士纪念碑、汉白玉浮雕等纪念景观,构建了沉浸式教育场景。年均接待游客超万人次,成为党政机关、学校开展主题党日、思政教育的重要场所。
革命文物抢救与保护
政府通过修缮旧址、征集散落民间的革命文物(如高敬亭将军遗物、作战地图等),实现了对历史记忆的抢救性保护,为学术研究和公众教育提供了实物支撑。
三、区域文化与旅游发展意义
红色旅游核心节点
纪念馆被纳入万佛湖国家AAAA级旅游区规划,与周边自然景观形成互补,推动“红绿融合”旅游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和文旅经济发展。
地域文化象征
通过讲述皖西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故事,纪念馆成为展示安徽红色文化的重要窗口,强化了地方历史认同感,如“宋公堤”等军民共建工程的故事被提炼为红色文化符号。
四、新时代精神启示
纪念馆通过数字化展陈、馆校合作(如与高校联合开发“行走的思政课”)、文创产品研发(如“铁军红”系列)等创新形式,将铁军精神与当代价值观结合,激励青年一代传承奋斗精神,呼应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