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井村

翁井村乡村振兴示范点综合其发展模式、政策创新及社会效益,为全国同类乡村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一、资源枯竭型乡村转型的示范性

翁井村曾因煤矿资源枯竭陷入发展困境,通过产业转型实现“挖煤村”到“全国文明村”的蜕变。其从传统农耕转向草莓产业、农旅融合的发展路径,为资源枯竭地区提供了一种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资源激活实现经济复苏的模板。

二、创新村级治理机制的探索

该村首创“三转四股五红利”管理机制:

三转:农民身份向服务员、产业工人、创业者转变,破解“等靠要”思想;

四股:整合集体、资金、资产、劳务等资源股,盘活内生经济活力;

五红利:将分红与文明行为挂钩,推动村民自治。

这一机制被多地借鉴,成为乡村治理的标杆。

三、生态保护与产业融合的协同发展

生态修复:通过白岩河治理、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及绿化工程,森林覆盖率提升至65%;

生态经济化:打造“星空民宿”等生态项目,实现耕地保护与旅游收益双赢,探索了山地乡村生态价值转化路径。

四、政策引导与多方协作的实践

依托“万企兴万村”等政策,吸引企业投资农旅项目,形成“政府+企业+村民”协作模式。例如与多彩宝公司合作搭建数字化认养平台,推动“互联网+农业+旅游”新业态,为乡村振兴注入市场化动能。

五、文化振兴与乡风文明建设

通过村史馆、初心使命馆等文化载体,结合苗族特色活动(如长桌宴、芦笙歌舞),强化文化认同。同时以“五红利”考评机制遏制滥办酒席等陋习,形成文明乡风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六、区域联动与经验辐射

通过村村合作(如与山王庙村签约共建),推动资源共享与产业互补,其“草莓公社”“荷塘基地”等模式已带动周边乡村发展,验证了示范点的可推广性。

总结

翁井村通过产业创新、机制改革、生态治理和文化赋能,实现了从单一经济到多元融合的跨越,成为乡村振兴“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其经验对解决乡村资源盘活、主体参与度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等共性问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浏览人次:5362 更新日期:2023-10-30

<上一篇:永利川厂旧址下一篇:金寨大别山红色教育基地>

声明:
1、本站文章内容仅代表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2、未经授权,本站所有图文禁止任何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3、本站培训均由专人负责并签订法律合同,若遇冒充本站乱收费行为,请及时与本站官方反馈。举报邮箱 337599110@qq.com。

  • 学习心得
  • 培训案例
  • 相关推荐
  • 合作机构
  • 我刚看过

红色文化培训中心
红色教育培训基地
咨询电话: 400-025-6988
联系地址:中国南京市和燕路289号
展开
  • 微信扫码咨询
  • 微信扫描咨询客服
扫码入群咨询
全国培训方案
免费提供报价
解决棘手问题
线上线下课程
专业正规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