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背景与建筑变迁
早期历史
将军楼原为韩紫石家族所有的小洋楼,因其社交活跃被称为“俱乐部”。1938年日寇侵占海安期间,韩紫石之子韩宝坤在此坠亡,成为家族悲剧的象征。
红色革命时期
1940年黄桥战斗胜利后,陈毅、粟裕率新四军进驻海安。粟裕曾在此楼办公,并完成多项重要工作,如黄桥战役总结和苏北临时参政会筹备。楚青(后为粟裕夫人)作为机要组成员也在此协助工作。
拆除与重建
21世纪初因校园扩建,原将军楼被拆除。近年为弘扬红色精神,海安中学在原址重建该楼,体量和外观均有所拓展,现为校园内重要人文景观。
二、现状与功能
教育意义
重建后的将军楼作为红色课程基地,整合了苏中战役等历史资源,设有历史照片、文物展区,用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建筑特色
新楼采用欧式风格,周边配套工程包括假山瀑布、文枢亭、砚桥等景观,形成红色文化教育综合园区。
三、相关历史事件
粟裕在将军楼期间使用的旧毛毯(原属烈士徐绪奎)成为重要革命文物,现为红色精神象征。
该楼见证了新四军在苏北的战略部署,与广教禅寺指挥部、韩公馆形成军事三角布局。